牙周病是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牙根牙骨質、牙周韌帶(牙齦、齒槽骨)的疾病。主要造成牙周病的原因大多和牙菌斑有關
當我們吃完東西,會在牙齒表面殘留牙菌斑,若沒有徹底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清潔乾淨,牙菌斑裡的細菌散發出來的毒素首先會對牙齦組織造成發炎反應,牙菌斑會鈣化形成牙結石,其中堆積的細菌及所引發的發炎反應會更加劇烈,進一步破壞牙根周圍的牙周韌帶和齒槽骨,久了牙齒會開始鬆動甚至脫落。
早期牙周病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、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、口臭、牙齦萎縮等,但尚未造成牙齒周圍齒槽骨的破壞,此時期稱為「牙齦炎」。末期的牙周病除了上述牙齦炎的症狀更加惡化以外,還會出現牙齒搖動、牙齒位置偏移、牙齦化膿等症狀,此時的牙周病稱為「牙周炎」。
要檢查是否罹患牙周病,一般的檢查項目包含以下幾種:
1. 全口X光片檢查:透過拍攝pano 或全口牙根尖片,確認每顆牙齒周圍是否有出現齒槽骨的喪失,以及喪失的程度。
2. Probing牙周囊袋檢查:使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針來檢查牙周囊袋的深度,牙齒和牙齦之間存在一個稱為「牙齦溝」的縫隙,正常深度大約為0~3 mm,若出現4mm的牙周囊袋就開始有牙周病的破壞,5mm以上就要進一步牙周治療。
3. 牙齦出血程度:使用牙周探周輕滑過牙齦溝,若出現出血,表示牙齦正處於發炎情況。
4. 牙齒搖動度:通常可分成四個等級:
「0」 表示正常。
「1」 表示搖動度在1 mm範圍以內。
「2」 表示搖動程度超過1 mm,但尚未出現垂直向的移動。
「3」 表示牙齒各種方向都移動超過1 mm。
洗牙有人稱作潔牙,而它的正式名稱為「齒垢刮除術」,也就是藉著超音波洗牙機去除附著於牙頸部與牙齦溝之間的軟、硬物質,來確保牙周組織及牙齒的健康。所謂軟物質是指牙菌斑,它是由於食物的殘渣、細胞上皮及細菌混合在一起,緊附於牙齒上。它不但會造成口臭,而且會分泌許多酵素及毒素,來破壞牙齒及其周圍組織,造成蛀牙及牙齦炎。建議定期半年洗牙一次並配合正確潔牙方式,可有效預防牙周病的發生。
口腔衛生保健
鑒於國人罹患牙周病的情況極為普遍,中央健康保險署為改善國人口腔健康,早已投入相當經費於全口牙結石清除(俗稱洗牙),但該項治療方式僅能減緩牙周病的進展,牙周病的治療是個長期抗戰,在經過一開始的積極性治療後,還需要長期的追蹤與維護,才能讓已被破壞的牙周不再惡化。為進一步改善國人口腔健康,中央健康保險署特別結合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,擬定「牙周病照護計畫」。
牙周病的治療分為三個階段:
基本治療-手術治療-支持與維護
統合照護的支付範圍包含了基本治療與支持維護兩個階段,既是除了手術治療之外,其他的牙周病治療甚至術後保養,健保都已包含在內了,詳細的內容可以參閱 : 牙周統合照護手冊。
目的是要清除牙齦上與牙齦下的牙結石,及進行牙根整平,使用的工具包括超音波洗牙機和牙周刮刀,必要時在治療前會進行治療部位的局部麻醉。
只要全口的牙齒數目超過16顆,牙周囊袋深度超過5mm的牙齒數目超過6顆,就可以參加牙周統合照護。
分為三階段:
1. 治療前全口 X 光檢查,並進行牙周病檢查。
2. 全口齒齦下刮除術或牙根整平術、深度洗牙之治療。
完成第二階段治療日起4週後進行治療後牙周病檢查。
1. 牙周抗生素凝膠、牙周消炎凝膠(嚴重牙周病患者,得依病情需要實施)。
2. 因美容目的而做的牙周整形手術。
3. 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手術(含骨粉、再生膜)。
4. 牙周去敏感治療(排除頭頸部腫瘤電療後病患)(嚴重牙周病患者,得依病情需要實施)。
牙醫師必須經過牙周病認證訓練,才可以參與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並提供治療,想要查詢的患者可以上健保局官網查詢。
牙齦下刮除術深層洗牙
牙周手術
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,歡迎隨時撥打電話與我們諮詢。